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……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在我看来“慎终如始”便含有“守常”的意思。《管子》“故法而守常”更是对“守常”,推崇备至。似乎向我们昭示一个永恒的真理:人生在世,要有所作为,就要与“守常”偕行。
守理想信念之常,是永葆初心的关键。人生天地间,倏忽几十年,永葆初心不易,但守住理想信念之常,初心便不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。
司马迁承先辈遗志,虽遭宫刑,却矢志不渝,守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理想信念之常,而永葆初心,终成一部《史记》,彪炳史册,名耀千古。无独有偶,正值创作高峰的贝多芬,突遭耳聋折磨,丧失听力。但他依然坚守理想信念,创作出响彻寰字的《命运交响曲》。相比之下,秦时赵高、西晋石崇、明时严嵩等,无不因悖逆“守常”之道,在迷失自我中丢掉初心,终落遗臭万年之恨。
守规律之常,事半功倍。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按照常理,遵循规律,才能事半功倍。大家耳熟能详的庖丁,坦言“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”,解释是“依天理”,“天理”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。庖丁按照规律解牛,自然游刃有余。我国航天科技日新月异,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,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中跑出中国航天“加速度”。这不正是中国航天人遵循客观规律的结果吗?
守人生之常,方能行稳致远。人生,或顺风顺水,或命途多舛,但恒定不变的则是向上向善的人生之常。感动中国人物陆鸿,因幼年高烧而留下后遗症,面对困境,他从不抱怨,而守人生当自强之常,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量。他不仅扼住了命运的喉咙,靠自主创业找到了出路,而且厚德载物,帮助他人,撑起一片璀璨星空。